返回

妩媚的人生

首页

第555章 武松在武大家为啥不欢而散

第三步。直接动手。先把手放在武松的肩头,接着把自己喝了半杯的酒递给武松让他喝。语言上借拨火,进一步向武松挑明自己的意思。终于,武松实在装不下去,也忍不下去。把酒泼了,把潘金莲一推,口里说:“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伤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风吹草动,我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最后,“妇人吃他几句抢得通红了面皮,便叫迎儿收拾了碟盏家伙,口里说道:‘我自作耍子,不直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收了家伙,自往厨下去了。”这一回合,潘金莲的想法跟武松彻底挑明,两人从行为和语言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不欢而散。

待武大回来,潘金莲恶人先告状,说武松:“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便是迎儿眼见,我不赖他。”事情到此,武大虽然明确说自己不信潘金莲的话,但事情已经被潘金莲摆在明面上,武松若想保持自己的清白,除了离开武大家,似乎再无别的办法。所以,便跟哥哥告辞离开了。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能够看明白以下几点。

其一,作者对潘金莲的性格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揭示。从性格上看,潘金莲是个把“情”欲放在第一位的人,钱财、感情,这两样东西,在她眼里都不算什么。同时,潘金莲又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撩斗”武松不成,立刻便翻脸,把事情反着告诉武大,让这件事再无回旋的余地。最后导致,她跟武松不仅做不了情人,连亲人和朋友也没得做。可见,她又是个做事情根本就不计后果的人。这几点,在潘金莲以后的处事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从人生上看,这部分内容让我们对潘金莲的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她身上的恶毒,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这部分展现出的那一丝潜藏在心底的温存,便是说明。从这段故事,我们知道,她也在向往着美好的人生,也想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正常而精彩,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

其二,作者对武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做了更丰富的展示,让我们在看到武松英武那一面的同时,还看到了他那普通人的一面。他也会体贴女人,交好邻居,关心大哥,爱护嫂嫂。所以,武松的性格里的那种粗中有细的特征,在这里表现的异常清晰。通过这部分,让我们对武松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知道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心思细腻,并非一个莽夫粗汉。可见,作者在创作人物时,是立足于生活实际,而并不是凭空捏造,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这相比较《三国演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