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林黛玉进贾府的写人技巧
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里,通过贾母急切的动作,心疼的叫声和哭声,来表达贾母的思念,很是感人。这一表达,也为此前,贾母要接林黛玉来住,以及刚进院,就听说贾母的念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然,这里贾母的哭,多半是为失去女儿贾敏在悲伤,也有一部分,是对林黛玉失去母亲的可怜。
这样,贾母,一个慈母的形象,就在我们眼前立了起来。由此可见,作者写人物,不是自己给人物贴标签式的,而是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书写自己。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然后,林黛玉分别拜见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对这些人,都没有外貌描写。却对后面进来的三个姑娘,分别进行了描写。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时候,作者的写法,仍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观照周围的世界。
年轻的姑娘都爱美,他们看到漂亮的女孩,总是不由自主的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林黛玉也是如此。所以她就格外的会注意那些漂亮女孩儿的脸庞,而不会去注意那些长辈的面貌。
这三个姑娘都是被贾母特许,没有去上学,专门来陪林黛玉的,估计是贾母怕林黛玉一个女孩子初来乍到,在一群大人中间过分拘谨和孤单。从这里,可以看出贾母的细心周到。
作者很仔细的写了三个姑娘的容貌,却没有告诉我们名字。再次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再次引发读者读下去的兴趣。为增加这一效果,还特意强调了一个细节“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仿佛故意用小手指在我们的心上轻轻的挠了一下。让我们的心,跟着这一下,不由自主的波动起来。
这里,作者在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书写众人时,也不忘通过众人的眼睛来写林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