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金钏儿被打投井隐情极深
火中烧时,做出的这个举动,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积怨已久的隐痛的发泄。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王夫人当时一定要赶走金钏儿,是有着象征意义的,是她想赶走赵姨娘、周姨娘的一种影射!是一种不得不发的怒火!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能理解到,王夫人打金钏儿,赶金钏儿走,并不是真的对金钏儿有那么大的火气和怨恨,是金钏儿背了赵姨娘这些妾的黑锅。这样,我们跟着就能想到,等王夫人火气下去了,想开了,自然还是会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给金钏儿点教训后,要把她叫回来的。
所以,王夫人与金钏儿之间的这个矛盾冲突,并不是奴才跟主人之间的,所谓的阶级矛盾引发的。而是王夫人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不满,愤恨的一种反抗的表现,也是她看到女子不自重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表现。
在这件事情里,表面看着,是王夫人心冷,但实际上,真正心冷的人并不是王夫人,而是那个薛宝钗。宝钗一向是个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八面玲珑的人物。她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外表又美,凡事不争不抢,忍辱负重,喜怒不形于色,待人不分是谁,都一味平和。其实,正是这个中庸之道,才显出她外表的热情,与内心的寡淡。我们看她劝王夫人时说的话,先说金钏儿多半儿是贪玩,不小心掉井里的,并不是生气跳的井。这样说,也说的过去,是为了缓解王夫人的愧疚和心理压力。是我们劝人宽心时常说的话。但她接着笑道:“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看这个“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说的是多么自然和轻松。一条人命,就因为是个奴才,是个下人,不过多赏几两银子,便可放下心了,不用再背情感上的负担了。这话,固然也存在帮王夫人宽心的因素,但也揭示了她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凡事,只要有了银子,都可以过的去。这种态度,正是她寡情的显示。正如当初,薛蟠为抢夺香菱,打死冯渊,也不过多花些银子也就过去了。他们这些有权有势的官宦之家,草菅人命本是常态,普通人的命也不过多花点银子便过去了,何况是一个奴才!所以,宝玉死了,黛玉会为宝玉殉情,黛玉死了,宝玉会去当和尚。这种事情,宝钗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宝玉死了,她也不过是多花几两银子发送,也就过去了。
金钏儿之死,接着又引出了贾环向贾政告发说:“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直接惹火了贾政,把宝玉叫来暴打了一顿,几乎打死。很显然,这是赵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