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77大时代

首页

第1064章 未雨绸缪药材基地计划,家里来客了

区改种水稻,引发1988年药材紧缺。

短期方言是想依托陆同志地方资源加上他研究院国家队身份,可在吉林那边贵重道地药材品类上形成闭环,保障公司产品用药品质。

这东西不光是以后要卖到国外赚外汇的,更是有国内这么大个市场。

更何况这些药材卖给国内的公司,是做成药赚外汇。

如果是直接出售给国外,人家就拼命压价,最后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人。

方言对着陆同志说道:

“眼下研究所承担着卫生部的新药攻坚任务,需要道地药材作临床支撑,可如今各地供的货参差不齐,检测三斤挑不出一两达标的,若是吉林能定向供些特级药材,既解了国家项目的急,也是给咱国内的药材争口气!”

方言说的当然有些夸张了,现在的供货渠道品质是经过筛选的。

不过他就是要把话说的严重一些,把采购的需求拔高到国家任务,让陆同志后面协助起来变成政治正确。

而且给国家争气,也是他们吉林那边的药材帮忙,对于陆同志来说,这也是一项政绩。

“这……”陆同志大概也是没想到方言居然突然提这个。

他都没有准备,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方言继续说道:

“您放心,这都是公对公零风险,所有流程都按照国营单位的走账程序来,不会是我们的私人交易,在场的其他人也可以作证,大家都是听到的。”

“而且我们这个项目是给国家赚外汇的,能够拿出比市场价更高的收购价,溢价的部分可以设立药材品质改良资金,我们可以派中药技术员帮助当地增产提高品质,免费培训中药材的生产种植,炮制,保存。”

“并且我们研究院可以每年向吉林提交《道地药材临床增效报告》,助其争取国家“中药材现代化基地”试点。”

方言对着他点到:

“这个可是正儿八经可以看到的政绩……”

当陆同志犹豫时,方言压低声音给出致命一击:

“您想想,同样的鹿茸,现在供销社收一级品是多少钱一公斤,可要是贴上‘国家急抢救用药指定原料’的标签,将来出口能不能卖到三倍五倍?这差额落回参场就是工人工资,落到县里就是柏油马路,但要是被外商低价收走呢?你们就只有那一点外汇。”

方言策略很简单,用具体数字揭穿外贸困局,将合作收益转化为民生政绩(修路、涨工资),直击地方干部核心诉求。

陆同志这类地方干部最吃国家任务和乡土荣誉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