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探望大金,方言的医者自医(二合一
等到他醒了过来,发现窗外天色已经渐亮,自己则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最近肯定是作息不规律,原本自己都是很少做梦的。
看来该调理调理了。
方言摸了摸自己的脉,发现脉弦滑,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的舌头,发现舌边尖红,苔薄黄。
方言想了想:
脉弦滑:弦主肝胆病,滑脉为痰热壅盛之象。
舌边尖红:肝胆火旺(舌边属肝胆)、心火亢盛(舌尖属心)。
苔薄黄:热象初起尚未化燥。
多梦盗汗:火热迫津外泄,痰热上扰神明。
好家伙,这是最近搞的自己肝郁化火,痰热扰心了。
感受了一下嘴里的味道,还好,没有出现口苦的症状。
方言也不吃药,早上练习形意拳的时候特意打起了,劈拳,崩拳,还有横拳。
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五行生克而已,师父陆东华八十多还像是六十多,就是靠着这一手功夫又打人又养生。
金(劈拳)克木(肝火)
木(崩拳)疏土(化痰)
土(横拳)制水(防相火妄动)
劈拳属金,起钻落劈,配合“噫“字诀发声,刺激手太阴肺经,通过金克木原理,抑制肝阳上亢。
崩拳属木出拳时配合嘘字长音疏肝,收拳时意想足厥阴肝经热毒从大敦穴排出。
横拳属土。
转体时配合呼字诀,重心转换时意念集中在章门穴。
劈拳的弧形轨迹暗合手太阴肺经走向,崩拳的直线发力激活足厥阴肝经气机,横拳的螺旋劲带动带脉运转。
平日里方言打拳都是很安静的,今天早上一起打拳的人发现,他嘴里也发出一阵阵声音,像是被老胡给传染了似的。
不过打完一套拳,方言确实感觉自己舒服多了。
接着又给自己找了五朵杭白菊泡上。
方言感觉应该就差不多了。
谁说医者不自医的?
自己这发现问题,立马就开始想办法了。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说医不自医,卜不自卜。
意思是医者自病时,难以保持恬淡虚无的状态,《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也说过,自我诊断易陷入当局者迷的认知偏差。
医者自病时“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难以调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怒伤肝,悲胜怒“等相克关系紊乱。
《类经》张景岳也注:医者自病,阴阳之气先乱。
所以后面就有人对此就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