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章 纱布的课题
的,大佬们聊天的零零碎碎知识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闲聊,但是对张医生和小五来说,那可是重要信息。
据说香港一位大富翁的司机利用平时旁听的信息指导投资,退休的时候也成了小富翁。
张林和小五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们很有自知之明,没有宋子墨徐志良这些学霸的智商,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只求捡点大佬漏出的汤汤水水,在医学界觅得立足之地,则心满意足。
“这样太肤浅,应该是纱布的消耗与手术后并发症的关联?我最近统计过,止血纱布使用越多,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小五和张林是一对好搭档,不管是好事坏事都会凑在一起,他们以两个平凡的脑袋联合起来,想勉强跟上那些学霸脑袋的节奏。
“宋公子,你是看不上这种课题的,要不这个课题给我们?”张林献媚地问道。
宋子墨一怔,他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这两个活宝真要拿这个题目做课题写论文?真的假的?
''大的干不了,我们只能捡漏小的,普通的小课题过于平凡,很容易重复,所以我们只能剑走偏锋。”小五说。
“不研究拉钩了?”杨平问道。
“哪能不研究,拉钩是我们的独门绝活,在研究拉钩的闲暇,也要研究一些其它的课题,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学术成果。”张林对自己在拉钩上研究成果非常自信,堪称全球第一。
他们不仅撰写全球第一部拉钩专著,而且获取了大量的有关拉钩的专利,拥有的专利数量也是医生里面的全球之最,他们在拉钩这个细分领域默默耕耘,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按照你这么做法,生产手术纱布的厂商非要倒闭不可。”宋子墨手里的纱布上还是淡淡地几个血印,远远达不到更换的要求。
“现在知道为什么很多医疗器械要做成一次性耗材了吧?这不是必需的,在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多次使用,但是在经济上不允许这样,不消耗怎么销售,不销售怎么挣钱,不挣钱怎么研发,不研发怎么进步。”站在旁边观摩手术的唐顺也加入聊天。
“如果每个医生像教授这样,一台大手术只用那么几块纱布,要么纱布涨价,要么纱布厂倒闭,没有第三种可能。”唐顺是个复合型人才,财商也比较高。
杨平自从将实验室交给他管理后,他将敛财的本领发挥到极致,通过实验室的新技术聚集大量的资金,有些项目的价格制定,他也是真的有胆量,比如一些顶级干细胞项目,一次治疗从几百万美金到几千万美金不等。当初大家以为他是个笑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