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思及同道衍的几番长谈,永乐帝没有被惹恼,而是凝眉深思,思考孟话中提及的“隐患”。
良久,朱棣才道:“卿所言确有道理。”
永乐帝不是莽夫,否则也不会有“燕王善谋”一说。
他十分清楚,北边的邻居始终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没想到的是,不起眼的女真,也会大明造成威胁。
鞑靼瓦剌,拉一个打一个,不打不服,打到服为止。
兀良哈,一直是大棒甜枣并用,效果始终不错。
若非考虑到兀良哈在边界起到的用,朱棣会允许壮汉们-走-私?想想都不可能。
至于女真,该如何处置?
打?现阶段还不值得。
拉?该拉拢哪一个?
“依卿之见,可以兀良哈压制女真?”
“此其一。”孟道,“臣以为,辽东都司距女真各部尚远,不易管理。可于极北之地再设都司,朝廷遣掌印官,其他军官,边军女真各半。并许女真各部遣头领之子入北京国子监,或入儒学。教导其为大明属臣之荣,仿照哈密忠顺王脱脱之例……”
话没说完,殿外有宦官通禀,定国公请见。
“瑄儿回来了?”朱棣情一振。
孟有些吃惊,他当真不知道沈瑄被召回大宁。
距离天子越近,掌握消息的渠道越少。锦衣卫和伺候朱棣的宦官,都要保持一定距离。
小心些总没大错。
没人想惹来天子的猜忌。
即使永乐帝不产生疑心,随扈的胡广等人一样让孟提心。
不过,若真有情况,汉王和赵王当不会坐视不理。现如今,他可是天子盖了戳的汉王派,此事有好有坏,总体而言,利大于弊。至少生命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没背景,和沈瑄的关系不能公开,汉王拥趸的头衔摆出来,多少也能唬人。
暖阁门推开,夹着碎雪的冷风卷入。
冷风之后,是锦裘玉带,仍不掩煞气的定国公。
“臣沈瑄,拜见陛下!”
大氅留在暖阁外,黑纱幞头上落了雪花。
敕令送达宣府,沈瑄立即率亲卫启程,沿途之上,非大雪阻路,几乎未曾休息。
“起来。”
朱棣面上带笑,语气都温和了几分。
“宣府几地,可有鞑子犯边迹象?”
“回陛下,月前游骑发现鞑子踪迹,魏国公下令全-军——戒备,派遣骑兵日夜巡视。后经克鲁伦河一战,鞑靼退往极北之地,中途遇瓦剌顺宁王及哈密忠顺王阻截,溃散部骑不知凡几。仅阿鲁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