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字。
被抓的一百多贼将,也在战后斩首示众。
所以说,这场水战,除了十几艘船,一个俘虏都没有?
瞪圆了眼睛,他从来不知道,明军舟师是如此的……凶悍?
如果说遇上明军步卒骑兵,是搭上了去阎罗殿的列车,遇上明军舟师,明显是由列车升级到高铁。
已经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想慢点死都相当难。
放下战报,深吸一口气,遇上这样的军队,安南人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敢和永乐帝叫板的黎季牦,勇气着实可嘉!
惹谁不好,偏偏去惹朱老四,明摆着找死啊。
当日,舟师的战报随朱能的奏疏一同快马递送京城。
孟一直犹豫是否将换粮所得利润如实上报,看过舟师的战报,头顶的压力顿时飞了。
比起征讨大军的战绩,不过是多赚了些利润,算得了什么?
有言官弹劾欺君,也找不到他头上。又有成国公打包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上报,必须如实上报!
奏疏和战报送出,孟的工积极性更高。凭祥一县的交易,陆续扩展到整个思明府。临近的太平府,南宁府也因而获益。钦州和归顺州等地,陆续有土司和边民结队到安南寻找发财机会。
据悉,兴宁伯不只收购木材,安南的土产和交战时逃跑的安南士兵,一样可以换钱。
大军的缴获不断运往凭祥,孟手里不差钱。无论木头还是人,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都指挥蔡福领着上千明军干起运送大队的活。当然,少了战功,必定要有额外补偿。
日子长了,行动尚算自如却不能再上战场的明军,自动代替还能战的同袍,肩负起此项任务。
没人敢打这支运送大队的主意。
黎氏和安南权贵积攒的财富固然诱人,抢了,也只是一锤子买卖,事后还要忧心明军报复。
同兴宁伯的生意,才是能长久做下去,发家致富的买卖。从去年十一月至今,通过木材和土产交易,大量边民和土司的荷包都鼓了起来。从暹罗等地运回粮食的商人,也大赚了一笔。
安南境内发现的盐井,已有明军驻守,不换丝绸瓷器,也可换盐。虽然得盐质量不高,商人仍是趋之若鹜。不能运回大明,在老挝等番邦出售,价格同样能翻上几倍。
铁器也是一样。
孟抽—空见了两名大食商人,用丝绸和瓷器换了整船的香料和宝石。大食商人提出想换茶叶,被孟拒绝了。
开玩笑,好不容易请朱高煦帮忙,说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