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和

首页

第175章

的这棵树就能用到皇城的哪座宫室。可以同族人炫耀不说,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也是家族的资本。

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商人终于坐不住了。

之前,这事是兴宁伯同凭祥县令的私人行为,虽有成国公的支持,终究不是百分百安全。而今锦衣卫驾临,传达天子手谕,兴宁伯无过有功,这笔生意定然是稳赚不赔,不趁早行动,黄花菜都凉了。

兴宁伯太高大上,轻易搭不上关系。

李大令是凭祥本地土豪,托一托关系,走走门路,拉-拉-交情,毫无压力。

一时之间,李家宾客盈门,李庆青几次被热情的商人堵在门里。

明朝商人还算好,番邦行商不识礼仪,连送礼都送出不少笑话。

架不住族长要求,李庆青只能到孟处探探口风。不保证人人吃肉,给两碗汤,几根带点肉的骨头,也是一笔小财,多少能还了人情。

不曾想,没等他开口,孟先扔出一个惊雷。

成国公坐在一旁,笑得高深莫测,很有成竹在胸,老子什么都清楚,你小子要倒血霉的感觉。

稳定了一下心,李县令小心问了一句,“兴宁伯此言,下官不甚明了。”

是对李氏收礼的行为不满?

仔细想想,李氏一族的态度和行为的确有些不妥,很有拉着虎皮扯大旗的嫌疑。

兴宁伯和成国公就是扯起的两面大旗,而李家人撑着旗杆,站在大旗下,大摇大摆收钱,一点不知道收敛。惹得这二位冒出火气,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李庆青头皮发紧,冒出一脑门的冷汗。张开嘴却出不了声。别说族长的要求,连申辩的话都说不出来。

人心不足蛇吞象,连日来的风光,让李家人渐渐变得肆意张扬,忘记了立僧本。如此下去,别说赚钱,一族都会招惹祸事。

李氏一族在凭祥势力很大,但在兴宁伯眼里,也不过是个随时可以碾死的蚂蚁。

安南胡氏嚣不嚣张?分分钟灭掉。

缅甸老挝的土司蛮不蛮横?一样被拍扁。

李家能有今日,是受朝廷的荫庇,失去了朝廷的信任,还做什么县令,当什么土豪!

兴宁伯无需亲自动手,只要在皇帝面前递个话,表明一下态度,李家就会自云端跌落,最糟糕的结果,从凭祥彻底消失。

见李庆青脸色发白,不停的冒冷汗,孟眯眼,弯了一下嘴角。

他还没说什么,不过简单提了一句,李县令就被吓成了在这样,权力的确是个好东西。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倒过来也很实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