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和

首页

第151章

此言若是属实,同他切磋是找-虐,没人愿意干。

若纯属虚构,更加糟糕。万一在切磋过程中失手,不小心让兴宁伯擦破点皮,磕碰到哪里,百本百有定国公在后边等着。握拳尚好,擦刀的话,小命休矣。

无论哪种情况,敢和兴宁伯比划都是找死。

军汉们耿直,喜好用拳头发展友谊,发展到鞑靼瓦剌兀良哈都没关系,对象是兴宁伯,坚决不行。

亲卫和锦衣卫-抵-死-不从,孟只能一个人在校场里舞刀弄枪,狂劈腰刀五十下。

劈完发誓,他再也不嘲笑沈瑄没朋友了。

这就是高处不胜寒,寂寞寒江雪的感觉吗?

手持腰刀,孟抬头望月,深深叹息。

劈刀的结果,一连几日,孟的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

即便如此,也要每日到衙门点卯,认真工。

处理完公务,还要换上一身蓝色便服,戴上幞头,带着几名亲卫到城外军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三月下旬,北疆冰雪消融,边塞各卫所陆续开始春耕。

军屯,商屯,民屯,都忙碌起来。

四处可见在田间劳的军汉和扛着锄头的壮丁。

农具不是问题,但耕牛的数量有限,即便使用朝廷的耕牛要交税,仍有许多边民到有司登记,排队等着领取耕牛。

北疆地广人稀,从山西移民也是优先充实北京。

大宁的常驻人口仍旧不多,倒是往来的兀良哈和女真部落渐有增幅多的趋势。

朝廷在开原广宁开了互市,主要交易马匹牲畜。大宁成为了粮食,皮毛和布帛的集散地。有言官借此弹劾,永乐帝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给孟发了敕令,许大宁每年夏秋两季开互市,征收的税额,依开原和广宁例上交户部。

孟询问过朱高燧,又同大宁都司上下商量,决定上交户部之后,再从税额中取一成上交皇帝内库。

考虑到拿钱的是皇帝,朝中御史言官蹦跶两回,被按下去,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了。

内库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不假,但遇到天灾**,需要发放灾款救济粮时,皇帝自己拿出的钱未必比国库少。如崇祯时期,发给辽东的兵饷,大部分就是皇帝自己掏腰包。

向户部要?就两个字,没钱。

哪怕满朝官员都富得流油,到皇帝面前照样哭穷。

国库里的钱都哪里去了?

大概只有天知地知,朝堂上的诸公知。

会造成如此窘境,崇祯自己有责任,最大的责任却还是在那些叫嚷着家国天下,党争得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