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和

首页

第134章

听错了,五百两,不是五两,让他收着?

“有何不可?”沈瑄一身公服,绯色衣袍,更衬得他面如冠玉,俊雅非凡,俯身,手指擦过孟的下巴,“你我情分,理当如此。”

孟:“……”

谁再和他说古人含蓄,绝对一板砖拍过去!

敕令送达北京,白彦回没有停留,立刻赶往宣府。

鞑靼和瓦剌开战之后,宣府边军加强了边塞防卫,开春前建造的地堡,瞭望墩台和敌台都派上了大用场。

朱高煦将主要的练兵和防卫工都推给郑亨,自己带着亲卫和边民军汉-成-日下田劳。

与此同时,仿照大宁城的模式,招收流户,吸收早年间离散的军户,接纳愿意内附的草原牧民,以奖励激发杂造局工匠的工热情,各项安排专人负责,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年开垦出的荒田都撒下了麦种,冬日里荒芜一片的土地,逐渐被葱绿所覆盖。

地堡墩台连成一片,新垒砌的城墙散发着泥砖的味道,城中的青壮背起长杆,拿着棍棒弓箭,主动同边军一起巡逻。

边民到城外樵采时,也结成了最少五人的队伍,发现鞑子立刻示警,炮口和弓弩立刻张开。威慑力丝毫不下于开平诸卫。

自草原陷入战火,北疆都是如此防卫。除少部分鞑子伤兵和离散游骑,大批的鞑子骑兵从未敢靠近宣府十里。

朱高煦向老爹证明,他有能力守卫一方,御敌于国门之外。他也可以像普通军汉一样屯田种地,和糙汉子一起蹲坐在田边,捧着大碗,大口咬着杂粮饼,丝毫不见皇子的傲气。

白彦回找到朱高煦时,他正敞开衣襟,大口喝着凉水。

好一会,白公公才认出眼前这位是汉王殿下,眼睛瞬间瞪圆,表情很是难以形容。

见朱高煦看过来,白彦回忙行礼道:“参见殿下。”

朱高煦挥挥手,让白彦回起来。

“白公公到此所为何事?”

“回殿下,陛下有旨,宣殿下回京,共祝皇后殿下千秋。”

听到父皇召他回京,朱高煦面上现出一丝犹豫。

换成以往,能被父皇召回京,他定是会马上打点行囊,快卤奔南京。但是现下,他发现自己舍不得这里,舍不得他亲手开垦出的麦田,舍不得这貌似苦寒的生活。

朱高煦摇摇头,脑袋被石头砸了吗?

事实上,脑袋被砸的不只是朱高煦,白公公到广宁传旨时,朱高燧也不愿离开。

大宁和开原互市已初具规模,每逢月初和月中开市,一次比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