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隆等人是行刺案件的主使?
没有理由啊。
建文朝已经过去,朱棣坐稳了皇位,这个时候谋划行刺,脑袋进水了?何况建文帝进了皇陵,他的几个弟弟也被贬为庶人,送到中都看守,刺杀成功又有何用?
想不明白,当真是想不明白。
或许是认为朝臣们的脑袋还不够大,朱棣很宽又放出两个惊雷。
敕谕代王傲狼悖慢,上违祖训,下虐军民,无君无兄,大逆不道,革其三护卫,只给校尉三十人随从。
敕谷王贪-虐-残-暴,擅兴土木,疲劳军民,加征赋税,使民怨沸腾,同革其护卫,令居王府思过。
同时,严令官属有司,自今起,非得上命,王府不许擅役一军一民,敛一钱一物,违者重罚。
处置了代王和谷王,朱棣又下旨封朱盘烒为宁王世子,赏银加禄。同时册封的还有周王世子和岷王世子。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揍一批拉一批,永乐帝用得相当纯熟。
至此,行刺案的主谋仍未浮出水面,但从天子连番的动不难看出些须丝马迹、
建文旧臣,藩王,外戚。
想得深一些,不免心惊。
朱高炽身居文华殿,闭门不出,连解缙等人也不见。除给朱棣的请安奏表,对朝政问也不问。即使有朝臣找上门,也会第一时间封存,如实写上奏表送往北平。
世子妃被拘在文华殿中多日,直到以沐昕为驸马都尉,尚常宁公主的旨意下达,才被徐皇后召去说话。
期间,耿炳文上疏,请除爵。平安和盛庸同样上疏乞骸骨。
李景隆没有上疏陈情,也没表示委屈,曹国公到底硬汉一回,绝食了。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都十分惊讶。
十天过去,在旁人以为曹国公府要准备白事时,李景隆依旧活得好好的,继续绝食中。
接到锦衣卫的奏报,朱棣直接气笑了。
“传朕旨意,让杨铎把人撤走。也给曹国公带句话,饿不死就别饿着了、”
“遵旨。”
郑和应诺,退了出去。
朱棣拿起后都御史陈瑛弹劾盛庸的奏疏,沉思良久,终究还是放到了一边。
这次刺杀提醒了朱棣,现在还不是放心的时候,得不到最终的答案,永远无法高枕无忧。
派出锦衣卫,为的是挖出潜藏在京中的建文余党,不是为了将建文朝的武将一网打尽。
八月丙子,行刺天子的杜平被判凌迟,夷三族。杜平的家人,族人,依户籍名册被押入大牢,待秋后处决。一同被处置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