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郑公公让咱家告知兴宁伯,天子圣明,兴宁伯自可放心。“
“多谢。”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孟弯了弯嘴角,有些事,真不是想躲就能躲得开的。是谁在背后设计他,目标没法确定。他把满朝的文官都得罪了,就算人人都搀了一脚,也不奇怪、
但以计策的个高明程度来看,八成还是试探的程度多一些。
唯一算漏的,大概就是天子的态度。或许是背后的人太急,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朱棣的性格。
不是孟妄自菲薄,自己被套死了,也只能奋力挣扎,顶多一报还一报,未必到杀人的程度。胆敢牵扯进永乐帝,把他也算计在内,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绝对是找死的节奏,还会嫌死得不够快那种。
朱棣召见孟重九等人的时间不长,夸奖孟氏一族在靖难中的贡献,感慨一番昔日在北平的岁月,孟重九等人再三叩首,激动不已。
离开时,却是各个红光满面,腰板都挺直不少。
孟亲自来送,被族老围起来夸。
最后,孟重九感叹一声,“吾等虽已老朽,双目却未昏聩。余愿十二郎立身立德,为国为民,效忠陛下。家中自有族人照顾,十二郎无需担忧。”
虽是从二品武官,镇守一方,一等伯,在孟重九等人面前,十二郎仍是晚辈。
长辈教导,晚辈恭听,是传统,也是孝道。
族老们仍有许多话,现下却不是多言的时候。
沈瑄打马走来,一跃而下,二话不说,向孟重九等行晚辈礼。
大红的麒麟服,黑色幞头,腰系玉带,长刀在侧。
静如修柱,傲然而立,眉峰之间,煞气凛然,如在草原奔驰的苍狼。
沈瑄不是第一次以晚辈礼见孟重九,但后者还会被他吓了一跳,尤在听沈瑄称自己为“九叔公”,更是不晓得该何表示。
说好?
可非亲非故的,着实别扭。
族老们的表情都有些僵,面见天子,没辙了行大礼就成,天子不会怪罪。
可眼下的情况?一品都督,镇守北平的定远侯,以晚辈自居,说当不起,会不会被视为不给面子,让十二郎难做?
孟氏族老齐刷刷的看向孟。
孟也没辙,只能咧咧嘴,“九叔公,侯爷同交情匪浅。”
解释过,还是尴尬。
好在天子宣召,御驾即将移往下一处,沈瑄同孟当各归职司,孟氏族老也不能多留,间接解开了一场“困局”。
看着远去的太常旗,孟氏族老们再拜,起僧后,相携坐上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