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中可以得知,草原上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自他们的部落内附,并得千户百户等官职之后,隔三差五就有草原上的朋友托人带话,希望能内迁。
自三月至今,经怯烈帖木儿牵线搭桥,已有伯帖木兒,阿卜都罕,脱脱不花驴驴等率部落来归。部落从百人到千人不能,如阿卜都罕,不只部落内附,所居的塔滩之地也献了上来。
阿卜都罕的部落是蒙古化的西亚人,与瓦剌情况类似。
之前,怯烈帖木儿求见朱高煦,言有要事禀报,即为此事。
对于这些部落的内附,明朝是欢迎了,除了自带地盘的阿卜都罕,其余人的安置就是个问题。处理不好,也会生出乱子。
这也是朱棣为何一意迁都的原因之一。
接受草原部落内归,好处有,麻烦也同样不小。例如伯帖木兒率五百族人内迁时,受到了鞑靼骑兵的阻挠,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派出骑兵,才救出了伯帖木兒。
每次有部落内归,边境都要擦出点火花。
积累到一定程度,早晚都要爆发。
永乐帝会五出边塞不难理解,以绝对的武力震慑,才能换来边境的安稳,只可惜,一场土木堡之变,让永乐年的辉煌,成为了历史。
牧民的歌声仍在继续。
孟学着沈瑄的样子,眺望远处。
目光所及,一望无际。
“北疆荒芜,但我更愿居于此处。”沈瑄转头,唇边的笑,似融在晚霞之中,“十二郎可知为何?”
孟没说话,他心中有答案,却没法用语言来表达。说出来,也会词不达意。第一次好,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是种什么滋味。
沈瑄没有再问,似知道孟心中已有答案。
轻轻的抚过马鬃,又望了一眼西沉的落日,沈瑄调转马头,对孟道:“回去吧。”
“好。”
两人并没未多言,却似又靠近了许多。
孟甚至觉得,就在刚刚,他触摸到了沈瑄内心最深的地方。这种感觉很奇妙,奇妙得让他感到不真实。
回城后,两人又遇上了杨铎。
杨指挥使仍是一身大红锦衣,向两人抱拳,礼貌的笑着。
比起之前,杨铎似乎又有了改变。
目送他的背影远去,孟忍不住道:“侯爷,你之前和杨指挥使熟吗?”
“怎么?”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十二郎好奇?”
“有点。”
“哦。”
声音拉长,孟后背突然有点发冷。
抬头看看,沈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