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和

首页

第117章

。万一见游哨迟迟不归,以为遇上鞑子或是中途溜号,那就麻烦大了。

战功还是连坐,在军中可是一点不打折扣的。

跑马回城之后,朱棣疲惫全消,清气爽。

兴和所与开平前屯卫指挥得知消息,一边为麾下能得天子赏识感到高兴,一边担忧,天子是否会追究开平卫私—造-武器的罪名。

虽然都是在原有的武器上改造,火雷的数量也做了严格限制,心中仍不免忐忑。

高阳郡王实在出发前往北平途中听闻消息,说不担心是假的,可更多的却是兴奋。他了解自己的老爹,如果要追究他的罪名,来宣口谕的就不是郑和,而是锦衣卫了。同样的,关于改造武器的奏疏,他正随身带着,之所以没提前送出去,不过是不耐烦同朝中那群人纠缠。既然父皇要北巡,定然会召见他,当面奏对,效果定然更好。

当然,他也不会忘记兴宁伯的功劳。归根结底,他手下的骑兵能鸟枪换炮,兴宁伯当居首功。如果父皇点头答应在边卫中推广改造后的火雷与火铳,功劳更大。

同样启程上路的孟一样安慰自己,虽然主意是他出的,鼓励工匠们开动,标新创异也是因他而起,认真追求,很有踩线的嫌疑。但大宁和开平杂造局兼有兵器局的职能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那里知道,朱高燧会把大宁城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朱高煦,而朱高煦又如此富有实践精,真让人把“火雷”给造了出来。

说白了,火雷就是手榴弹的原始版。宋时就有了雏形,南京武器局也有试造,只是效果没有开平卫制造出来的好。

武器局造出来的,基本是一炸两瓣,只听响不开花的也有。

大宁和开平卫改造出来的,至少能炸开好几块,杀伤力至少上了两个档次。

孟一路都在思索,高阳郡王会不会把自己给供出去。还有,马上就要见到沈瑄了,关于改造火器的事,他也曾在给沈瑄的信中提及,依照沈瑄的回信,他是应该不会计较的……吧?

朱高煦和孟心思各异,却一同狂奔在赶往北平的路上。

获悉朱棣已到北平的朵颜三卫很是兴奋,大小头领凑到一起,开始商量皇帝下令进攻大漠时,自己能领到什么位置。

前锋还是主力?总之不会分到押运粮草吧?假如真被派去运粮,撒泼打滚也不能答应。

比起兴奋中的兀良哈,鞑靼可汗鬼力赤和左右丞相却是满脸愁容。

大明天子到北平了,扣押的明朝使节不放也得放了。

原本,鬼力赤和左右丞相商量,扣下使节,看看朱棣的态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