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也够高了,仍未点头,不过是时机未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四年都过来了,还需急在一时吗?
首先,建文帝必须妥善安葬。
其次,列入奸臣名单的必须尽快抓捕,哪怕逃出京城,也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再次,派人去北平接燕王妃和世子入京,顺便把道衍和尚也带来,朱棣还有很多事要同他商量。
坐在王帐中,朱棣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
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冷静。
多年的愿望即将实现,皇位近在咫尺,只差最后一步,必须做到尽善尽美。例如给朱允炆修造的陵墓,外观一定要大气上档次,必须让世人知道,做叔叔的没有亏待侄子。
工程量很大,任务很艰巨,却难不倒朱能。
从沈瑄手下把孟借调过去,顺便要去了燕山后卫随军的匠户,按照设计好的图纸,以最快的速度开工。
按照严格标准,这纯粹就是个豆腐渣工程,百分百的样子货。
考虑到入住的很可能不是朱允炆本人,为缩短工期,在工程质量上放宽,多少也能说得过去。
何况,厚葬朱允炆不过是为堵天下悠悠之口。人往里面一送,陵墓一封,谁知道里面是白坯还是豪华装修?
建文四年六月壬戌,陵墓竣工。
翌日,被大火烧的面目全非的建文帝被安葬进皇陵,同葬的还有皇后和太子。
随着墓门的关闭,建文帝时代彻底宣告终结。
七月流火,燕王妃和世子朱高炽抵京,燕王亲自出迎。
三日后,文武及诸王再上表,劝燕王继位。
有文臣叩拜于地,大哭,“殿下,您要是不继位,臣就不起来了!”
更有武将抽-出刀子,抵在脖子上,大声道:“殿下,您若是不继位,臣就血溅当场!”
在此二人的带动下,文臣痛哭,武将陈词,为了朝廷的和-谐,为了共建美好社会,燕王不答应继位,誓不罢休。
这一次,燕王没有再推辞,仰望蓝天,长叹一声,为了国家,为了黎民百姓,他只能负起这个重任,扛起大鼎了。
众人正哭得起劲,冷不丁见燕王点头了,没能马上反应过来。
这是,答应了?
事先准备的劝说之词都没用了?
众人发愣时,孟用力一拉沈瑄,拼命眨眼,“指挥,拜见陛下!”
沈瑄心领会,突然一脚踹上朱能的后膝。噗通一声,朱将军单膝跪地。
又一脚踢在张辅的后腰上,张辅没朱能武力值高,当场立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