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和

首页

第四十七章

夕间轻了许多,朱高炽脸上又挂起了亲切的笑容,“孤还有一件事,要托孟百户去办。孤会给陛下上疏,但奏疏的内容不能只让皇帝看到,孟百户可明白?”

看着朱高炽憨厚的胖脸,孟咬咬牙,“卑下遵命!”

富贵险中求,拼也拼这一把!

隔日,朱高炽亲笔上疏,言父身染重病,久治不愈,又增新疾,身为人子,当在床前捧药奉汤,何能久滞在外?况太-祖皇帝祭日已过,身为藩王之子更不便留在京城。

“圣人尝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每思及父王之病,臣如焚五内,望陛下顾念亲亲之情,许臣归藩。”

整篇文章,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建文帝看了,却是脸色阴沉。

没有实际的罪名,将朱高炽三人扣押在京城本就不妥。如今朱高炽举出孝义,他如何驳回?

建文帝的心腹,也为此争执起来。

齐泰认为不能放人,就算朱高炽三兄弟轮番上疏,写出花来也绝对不能放!

黄子澄却和齐泰唱反调,燕王世子的仁厚孝顺已颂传天下,若将其软禁京师,对皇帝声名有碍。虽然燕王疯了,可只是间歇性发,不疯的时候仍是不好对付。不如将朱高炽三兄弟放回去,麻痹燕王,减轻他的疑心,证明朝廷没有削藩的意思。

此言一出,齐泰气得差点对黄子澄动拳头,同时被召来的魏国公徐辉祖也是眼珠子掉在了地上。

朝廷没有削藩的意思?

周王,代王,湘王,岷王,齐王算怎么回事?

何况,燕王朱棣是随随便便就能被麻痹的?

能说出这样的话,黄子澄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建文帝竟然觉得黄子澄的话有可取之处!

徐辉祖彻底无语了,燕王是不是真疯了,他无法确定,可建文帝脑袋一定是被石头砸了,否则怎么会把如此奇葩的言论听进去?

“陛下,燕王三子皆有大才,不应纵归。高阳郡王尤为勇悍无赖,且心怀不忠,一旦放其归藩,他日必为大患。”

“陛下,臣附议黄翰林之议。”

徐辉祖话落,驸马王宁站了出来,直接掀了徐辉祖的台子,立场鲜明的支持黄子澄。

“当为陛下贤名考虑。且燕王世子不过弱冠,其弟年纪更小,可为大患?燕王重病,扣押其子非贤德之君所为。”

建文帝沉吟半晌,突然转向一直没出声的徐增寿,“徐都督以为如何?”

“臣认为齐尚书与黄翰林的话皆有一定道理,一切但凭陛下裁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