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新命记

首页

第一零二九章 公干

封城的判断,已经得到验证了。

就这样,沉迅满心兴奋而来,满怀心思而去。

至于沉迅返京交差之后怎么说,那就不是杨振所左右得了的事情了。

当然了,为了使关内局势不至于在自己北伐清虏期间急转直下,杨振在沉迅走了以后,也没忘了预先作出一番安排,将方光琛再次派了出去。

这次方光琛回来之后,跟李吉一起,也向杨振报告了他们京师之行的前后经过与种种情况。

跟杨振猜测的完全一样,陈新甲、王德化、张若麒等人,在之所以在皇帝面前帮助杨振说话,劝止了往金海镇派设文官监军的提议,不是因为别的。

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主要就是方光琛和李吉他们在京师奔走送礼所起的作用。

因为杨振一再跟朝廷讨价还价的做法以及一再越权对朝廷事务“指手画脚”的做法,的确引起了崇祯皇帝的反感。

对崇祯皇帝来说,让你杨振干什么就你应该老老实实干什么,你根本没有资格跟朝廷讨价还价提条件。

虽然最后崇祯皇帝为了换取杨振同意出兵北伐清虏,答应了重新起用孙传庭这个条件,但是他的心里面是很不舒服的。

因此,当有人提议应当派遣文臣监军,督促关外兵马尽快发兵与清虏决战的时候,崇祯皇帝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要向金海镇派设文臣监军的事情。

还好,现在崇祯皇帝在军事问题上所依赖的几个在京的臣子,比如陈新甲,比如张若麒等人,都跟杨振关系不错。

这些人,从杨振发迹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收取杨振的重礼,几年来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一次,为了确保自己北伐清虏的意图能够按计划实现,杨振自然也没少花银子。

也因此,崇祯皇帝对杨振有所不满也没有用,当他一向倚重的陈新甲、王德化、张若麒,甚至王承恩,都在替杨振说话的时候,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更何况崇祯皇帝眼下对杨振的不满意,还没有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至少现在的他,还要仰赖杨振,去替他完成征东平虏收复辽沉的大业呢!

所以,在杨振替皇帝完成征东平虏收复辽沉的复辽大业之前,即使皇帝对杨振有所不满,杨振也都是安全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京师方面,杨振暂时不需要派人在那里奔走打点,为自己通风报信了。

而与此同时,杨振对于中州战场却亟需施加一些自己的影响。

否则一旦形势恶化,而他却受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