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新命记

首页

第九四三章 田亩

薯大,种植一亩地的产量也没有番薯多,这就是它为什么被称为番仔薯的原因之一。

但是杨振担心只种番薯有风险,或者说担心只种单一农作物有风险。

杨振可是把金海镇的前途命运,几乎寄托在了番薯或者土豆的高产量上了。

万一今年番薯有了病虫害,或者土豆有了病虫害,产量大减,那可就麻烦了。

也因此,他就要避免将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既按惯例种植番薯,同时在新垦的土地上也鼓励多种土豆。

至于有些关内的移民习惯于种植高粱,那也由得他去种,只要他自己能够搞到种子。

包括跟着忠义归明军驻屯在金海东路英纳河下游两岸东西高丽城子附近的朝人,杨振也乐得将他们在那里想方设法培育秧苗栽种水稻。

毕竟辽东的稻米,可比番薯、土豆之类的粗粮好吃多了。

就这样,从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开始,包括整个五月,金海镇本土以及所辖的海外地区,全都进入了移民屯垦开荒耕作的农忙时节。

到了六月初,协理营务处也终于将金海镇所辖地区新移民户数、口数以及已完成垦种的田亩数送到了杨振的面前。

果然不出所料,截止六月初三,金海镇东南西北中各路辖区,包括瀛洲岛以及安东团营所辖新辟地区,已完成垦种的田亩数,就已经超过了六十七万亩。

当然,已完成垦种的田亩数,并非都是新垦区,而是包括了去年已经开垦耕作过的土地,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结果还是令杨振既感到有些意外,又感到非常的踏实和开心。

说到底,还是杨振大大低估了这个时空自己的华夏同胞们对土地的渴望与热情。

在杨振的春耕春播令下达之前,已经先期完成分屯分地的新老移民们,早就开始在各路协守总兵府划定给他们的地界内动手垦荒了。

等到杨振的春耕春播令进一步明确了超出垦荒限额后的处置办法以及番薯、土豆种苗的官民借贷与抵偿办法之后,对于番薯、土豆的种植,就在各路辖区内的新老屯所迅速而且全面推广开来。

杨振去年发布的分田屯垦令,规定了按户分田的根本原则,以及一户分田垦荒的限额即每户限额三十亩。

同时也规定了无偿受领土地的屯户们所担负的抽一丁为兵以及外出征战和守卫乡土的义务。

当然也包括了在役的将士分田代饷以及军功授地的办法。

但是当初的分田屯垦令,是为了鼓励拓荒垦种而发布的,各种条规相对比较粗略,有许多没有考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