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实力
战袄,早就停发多年了。
即使是朝廷边军各镇的经制营头,这些年来军士战衣战袍,也多是各营自制。
久而久之,自是形制不一,服色不一,五花八门,混乱不堪。
但朝廷自己无力按制配发,对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看不见罢了。
至于金海镇的被服厂统一生产制作的冬季军服,其制式,则是大明鸳鸯战袄与后世棉军大衣的结合。
大明朝传统的军士战袄,即所谓鸳鸯战袄,表里多用粗布缝制而成,内实以棉花,袄长齐膝,样式是对襟,窄袖,圆领,配合盔甲使用。
杨振叫人设计的金海镇新式冬季战袄,采用了鸳鸯战袄原有的优点,比如采用厚实的棉布,比如对襟、窄袖的设计,但是他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了大量的改良。
比起老的鸳鸯战袄来说,金海镇的新式战袄更长,过去的是及膝或者齐膝,新式的则达到了膝盖以下。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制作出足够的过冬大衣,全军上下只有一个标准款式,那就是杨振的款式。
而以杨振一米八多的身高来说,能达到了膝盖以下,那么对其他绝大多数士卒来说,就能达到了足踝甚至脚面了。
除此之外,由于金海镇这里并没有什么棉花,所以这款新制的战袄大衣,就无法像后世的棉军大衣那样,或者像鸳鸯战袄那样使用棉花了。
但是去年的辽西边外之行,他们截获了大量山右商队出关交易所得的数以万计的各种毛皮,其中尤以的整张整张的羊皮数量最多。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被服厂搞不到棉花,当然要使用当时截获的各种毛皮了。
整张的当然最好,但是零碎的毛皮,经过缝制连缀而成以后,同样可以剪裁使用。
由此而制成的对襟战袄大衣,其御寒保暖的效果不比后世的棉军大衣差,比起老的鸳鸯战袄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轻便方面,略逊一筹罢了。
与此相应的是,过去鸳鸯战袄的圆领设计,也被杨振参照着后世的棉军大衣款式,做了改进,放弃了圆领的设计,而是采取了与对襟衣更搭配的翻领样式。
过去圆领的设计,露个大脖子,虽然有盔甲的护颈遮挡,但在冬季的辽东,盔甲的护颈可无法有效防寒保暖。
反正金海镇被服厂的库存当中,多的是当年从边外缴获的毛皮及其边角料,于是在对襟战袄军大衣的领部缝制一圈毛皮充当取暖的毛领子,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对于这个小小的改变,有些人觉得奇奇怪怪,丑陋至极,但是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