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新命记

首页

第五五七章 难易

这个时候,张臣点头说道:“不错。确实如此。这些年整个北方都是干冷少雨,莫说辽东一隅了,就是宣大、中原、山东、江淮,也一样歉收减产,要不然的话,哪里来的那么多饥荒,哪里来的那许多流民呢?”

说到这里,张臣神情郑重地看着杨振说道:“希望都督这里,能有好法子。要不然,即使在旅顺金州复州乃至沿海荒岛上,如期募民招垦,把能垦的荒地全垦了,恐怕也种不出多少粮食,若是实现不了粮草自给,到时候募民募兵越多,却不能养活,反倒成了负担!”

杨振见张臣想到了这些,当即笑着说道:“法子嘛,我心里倒是有一个。原本我还觉得无从入手,可是今日见了这个洪承撰,却叫我灵光一闪,有着落了。我们今后能不能足食足兵,端看这个法子灵不灵验!”

杨振这么一说,张臣、沈永忠、许廷选立刻勒马驻足,当街停了下来,一时间,三个人全把目光集中在了杨振的脸上。

张臣更是又惊又喜地问道:“都督真有法子了?!”

杨振见他们这样,没直接回答张臣的提问,反而笑着问出了另外一个令他们完全意外的问题:

“你们几个有谁听说过甘薯此物?”

“甘薯?!”

杨振的这个问题,在眼前这几个生在辽东长在辽东的北方人这里,自然不可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果不其然,杨振的问题抛出来以后,沈永忠与许廷选再次面面相觑,尔后一起转向更年长也更有阅历的张臣。

但是张臣与他们一样没听说过这个东西,当下摇了摇头。

于是面对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的杨振,沈永忠一头雾水地反问道:“都督,你说的这个甘薯,是什么东西?”

也难怪他们一头雾水。

杨振从洪承撰,说到金海镇的募民垦荒,再说到福建人,最后又说到甘薯这个东西,虽然极其跳跃,但其中自有关联,自有杨振自己的一个思路。

可是这些话,落在其他人的耳朵里,却完全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确让他们无法理解。

甘薯,就是番薯,又叫地瓜,也叫红薯或者红苕。

万历年间从南洋传入两广和福建地区,直到一百多年以后,才从两广闽浙等地一路北上湖广,最后传到中原与河北地区。

至于山海关外的辽东辽西,那就更是后来的事情了。

他们这些人以前没有听说过甘薯之名或者番薯之名,那也是正常得很了。

但是这个东西,对于杨振来说,却一点也不陌生。

最近这段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