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之崇祯大帝

首页

第111章 步兵制式燧发枪面世

倒在了地上。

朱由检吹了吹枪口的白烟,摸了摸细长的枪身,拔出刺刀来,就果断地朝一把椅子劈了下去。

厚达十公分的椅子被刺刀嵌进去六公分。

“不错,坚固且锋利,射程也很好,此枪就命名为‘崇祯十四式火枪’,立即投入生产,与之口径配备的弹药也要立即生产!由大元帅府总装备处负责采购第一批火枪,工部大明军械所承办,款项找大明中央银行的杨名深。”

朱由检给这把大明第一把制式燧发枪改名成火枪,为的是保密,不透露这把火枪的特点,同时也没通过名字表明他的使用军种,而以年号代之,无疑至少为以后改进的燧发枪相区别。

对于目前这把燧发枪,朱由检是很满意的,精准射程能达到一百步,射击速度能连发五次以上,准确度大大提高,这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燧发枪。

因而,朱由检想也没想便要让大元帅府立即采购,到时候直接下发到部队,立即展开训练,并确立新的战术。

而对于宋应星、汤若望、孙和鼎等对于崇祯十四式火枪制造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工匠们,朱由检自然是不吝赏赐。直接许诺定单利润之二成分给参与者作为年度奖金,同时宋应星、汤若望、孙和鼎等赐予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检讨,加入大明工程院,成为大明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宋应星和汤若望还加了个大明科学院院士。

同时,由军械所钢铁冶炼局和火铳局、火药局联合成立第一车间,组织精干力量,全力生产第一批崇祯十四式火枪。

每多生产一把崇祯十四式火枪,每个参与的工匠就多一分奖励,因而工匠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几乎以最大的干劲完成工作。

总装备处则派出专人进行监督,以此确保不以次充好。

火炮局这边则依旧在进行研制新的火炮也加设测距仪与照门,孙和斗看见自己兄长已经得了翰林官,自然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立即就制造出崇祯帝朱由检要求的火炮出来。

对于测距仪和照门,因为葡兵火炮就有,朱由检也提供了些建议,倒也制造得出来,但就是炮管一直为难着孙和斗。

铜制炮管容易变形造成堵塞,而铁制炮管又容易炸膛,孙和斗现在不得不拉着宋应星想办法试验出更适合制造炮管的一种合金钢。

但朱由检又下了旨意,寻找适合做炮管的合金钢可以,但不能成本太高,譬如那种金银类贵重金属组成合金材料肯定是不行的。

倒是孙和京依旧不急不躁,没事就传来王恭厂又有爆炸声,谁也不知道孙和京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